昆明市发布《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重点优化停车
泊位配置和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新规将停车泊位划分为二环内外两区域,
住宅停车位按户配建。同时细化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标准,提高安全性。新规还调整了建筑退让和社区服务设施设置,旨在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和便利性。

昆明市近日发布了《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并举行了听证会。这次修订对停车位配置和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进行了重点优化。新规将停车位配置分为二环内和二环外两个区域,住宅停车位将以户为单位配建,同时明确了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的面积、位置和消防要求。
此次修订内容涵盖了总则、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城市空间景观与建筑设计、建设项目交通与停车设置等方面,共63条条款。相比原规定,保留了33条,优化调整了25条,取消了9条,并新增了5条。通过精简建设用地规划部分内容,新的规定更具针对性,更易操作。
新的技术规定中增加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可兼容适建的建筑功能,以更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为了提升居住品质,明确了住宅建筑层高不应小于3米,并优化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在详细规划中集中布局,减少了分散配建的不便。此外,还通过“区域交通评估”简化交通影响评价,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了营商环境。
此次《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发布,可谓是贴近民生、注重安全的典范。首先,住宅停车位按户配建,解决了不少家庭停车难的问题,特别是在二环内外的不同区域,更加细致地满足了市民的需求。其次,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的明晰规定,更是从源头上杜绝了安全隐患,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可靠。细化到停车位配置和充电场所建设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城市规划对细节的重视。此外,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提高了设施使用的便利性,这无疑会提升整个社区的居住品质。值得一提的是,“区域交通评估”的简化和“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将为企业带来更多便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次修订不仅在技术上突出了实际操作性,还在政策上展示了昆明市对民生福祉和城市发展的大力推动。相信随着这些新规的施行,昆明市的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品质将会有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