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明珠阅楼市>  正文

手机看新闻

被融创抛售的贝壳,正在不断失去

明珠阅楼市2021-11-07 17:24:15
套现35亿!融创除了需要钱,恐怕也是不再看好贝壳。
 
“屠龙少年”链家系,用“真房源”重塑了行业。
 
失去创始人、行业寒冬、裁员...2021年,贝壳的水逆
 
贝壳的困境,从中介原罪到平台的原罪,“屠龙少年”成恶龙。
 
  融创卖“壳”    
                              
这是投资贝壳4年来,融创首次卖出贝壳股份。
 
2020年贝壳上市后,市值涨到900多亿美元(约5760多亿元)之际。孙宏斌公开表示:
 
贝壳是在十万亿级别赛道,兼具规模与成长的公司。
 
他还用了三个最来形容:
 
“竞争力、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的企业。”
 
然而他忘了补充一条,贝壳还是最贵的。
 
彼时的贝壳市值相当于“万科+碧桂园”的总和,根据融创2020年年报,其投资贝壳的浮盈接近96亿元。
 
即使这样,孙总也没有高位套现一分钱,直到最近才开启大举抛售模式。
 
但最近的贝壳,其市值从山巅,头也不回地跌到了山谷,短短半年股价便跌去70%。
 
贝壳股价  来源:同花顺APP
 
根据融创公告:融创出售了1863.9万股,占贝壳总股本的1.56%。而融创持有贝壳总股本比例约4%。
 
这次的融创,卖掉了手里接近一半的贝壳股份,并且不排除继续减持。
 
孙老板曾经的心头好,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这或许跟融创自身有关,在地产行业整体融资受限的情况下,需要回笼资金支持主业,这无可非议。
 
但更重要的,曾经想象力的贝壳,正在失去它的想象空间。
 
贝壳的进化
 
在说失去之前,我们先说得到。贝壳的想象力,来自他的流量优势。
 
类似于外卖界的美团,贝壳利用规模优势,打造出了自己的流量护城河。再利用其市场地位,两头通吃。
 
然而吃饭这件事,可以绕开美团;但买房这件事,无论是“外卖”还是“堂食”都很难逃开贝壳。只因为贝壳脱胎于线下的链家。
 
成立于2001的链家,扩张迅速。到2016 年,链家布局了 28 个地区,直营门店数量超 8000 家,旗下经纪人近 15 万人。
 
包括大家熟知的德佑地产、中联地产、伊诚地产等,皆被链家收入囊中。
 
2018年由链家网升级而来的贝壳,一出生就拿着“武林绝学”—链家打造的“楼盘字典”。
 
这本“字典”,收录了房源的各种信息,囊括了 160 多个城市了2.23 亿户房产。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贝壳一出生就掌握了“大数据”。
 
掌握数据密码的贝壳,在线上线下攻城略地。

 

2019年贝壳的GTV(总交易额)就达到2.1万亿元,仅次于阿里巴巴。
 
到 2020 底,贝壳找房已进驻超过 100 个城市,连接 279 个经纪品牌并拥有超过 49.3 万经纪人和 4.7 万家经纪门店。
 
就这样,一直高喊去“中介化”的互联网行业,把地产互联网公司的皇冠,戴在了这家中介头上。
 
大有一统江湖之势的贝壳,很快遭到了行业内的抵制。
 
2018年,58同城CEO姚劲波发起的“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被业界称为“反贝壳联盟”,联盟成员包含了58同城、世联行、我爱我家等一方诸侯。
 
这个联盟,像极了金庸笔下,讨伐“魔教”的五岳剑派,各怀心思。
 
比如13年就上市了的58同城,昔日同城服务的霸主,后来却被戏称为“中国的骗子集散地”,充满黑中介和虚假房源,用户苦其久矣。
 
而链家见机,顺势打出了“真房源,假一赔百”的标语。不仅如此,门店还提供一些免费的社区服务。
 
再把真房源+优质的服务搬到线上,贝壳成了一股清流,迅速抢走了其他平台的地盘,甚至重塑了整个行业的风气。
 
追求的好用户体验,让用户选择了贝壳,也成就了贝壳。
 
贝壳的原罪
 
“做难而正确的事”,是左晖的名言,可贝壳的问题不是难,而是正确。
 
中介的原罪,到平台的原罪;其身处两个漩涡。
 
介撕不掉标签便是: 制造上涨焦虑,哄抬房屋价格。
 
曾经就有清华教授,当面指责链家CEO彭永东:“你们的模式就是两头骗,骗完房东骗购房者。”
 
即使是偏见,但中间商赚的每一分差价,都成了呈堂罪证。
 
而从平台这一点上,贝壳从曾经行业的清流,变成了行业的“毒瘤”。
 
我们先来看看贝壳的业务构成:
贝壳业务模式
 
二手房业务 2020 年实现 306 亿元收入,占总收入 43.4%
 
新房业务 2020 年实现 379 亿元收入,占总收入 53.8%
 
其他业务 2020 年实现 20 亿元收入,占总收入 2.8%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会发现二手房中介业务,并非贝壳的主要收入来源。
 
真正赚钱的是,从房地产开发商处获取销售。 
 
新房代理市场,开发商过去给渠道方的一般是1-2%。但贝壳要拿3%-5%,有些难卖的项目甚至要10%,这样高的,最终只能转嫁到购房者身上。
 
要知道,开发商的营销费用一般不超过2%,项目利润也很难超过10%。
 
也就是说作为渠道方的贝壳,不仅拿光了开发商的营销费,甚至还拿光了开发商的利润。
 
甲方开发商,在贝壳这里也要放下身段。

据开发商朋友反应,从未见过如此高姿态的乙方;所有的条款必须按照贝壳的要求,甲方没有修改的余地;贝壳甚至会为了一两万的尾款,将甲方告上法庭。
 
有恃无恐的贝壳是有原因的。
 
项目不通过贝壳渠道,开发商团队根本卖不动,因为贝壳平台几乎垄断了渠道的流量
 
垄断,并非是给贝壳扣帽子。在阿里因为二选一被罚后,老对手姚劲波发文痛斥贝壳二选一呼吁国家反垄断罚款贝壳40亿元。
 
姚劲波微博截图
 
也有加盟贝壳的中介品牌,在网上控诉贝壳的罪状:架空品牌、恶意倾斜、断财路、不公平对待、毁掉品牌等等。
 
甚至有了各地中介,联合起来抵制。
 
被“卡脖子”的开发商,也在试图通过“全民经纪人”等手段,摆脱束缚。
 
贝壳,成为了众矢之的。
 
政策严打,贝壳何去何从
 
2021年风光无两的贝壳,迎来了自己的水逆期。就在10月底,上海市推出了“一网通办”去中介的“手拉手交易网签”服务。
 
而在此之前,各地正在将去中介化提上日程。
 
8月,杭州市二手房监管平台推出“个人自主挂牌房源”功能,打响了房主直卖枪。
 
9月,深圳上线官方的二手房交易系统,可绕过中介自助卖房。
 
按照这个趋势,二手房指导价将成为常规的调控手段,而紧跟二手房指导价的,就是官方监管平台取代中介职能。
 
各地清理中介的态度,不是说说而已。
 
毕竟中介在交易环节的价值,远不及其糟糕的口碑,来得深入人心。
 
面对行业的寒风,作为中介头头的贝壳,传出上海研发团队全员被优化的消息。
 
 
 
这是今年继失去了创始人左晖,被融创抛售后,贝壳第三次登上头条
 
新年伊始,在广深等一线城市,上新了各种方式的调控手段;加上在范围内限制住房贷款,一时间行业凄风苦雨。
 
 
在国家一系列的雷霆整治中,中介首当其冲:
 
 
5月,央媒《经济日报》发文,称打击中介成为地产调控重要举措。
 
7月,住建部立下3年军令状,整治楼市乱象,中介正是其中之一。
 
8月,深房理案通报,5人被抓。
 
而此时国家对互联网平台的垄断,也开始不能容忍。
 
2021年10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互联网平台分级意见稿》。
 
其中把互联网平台分为了不同等级:
 
数据来源:中新经纬
 
市场将此次分级解读为,对不同等级的平台进行不同的约束。
 
作为大型平台的贝壳,恐怕也很难再“任性”了。

 

毕竟羊毛出自羊身上,贝壳里结出的硕大珍珠,都凝结着群众的血汗。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