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关注:存量房收储促市场供需平衡。全国多地政府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
保障性住房,快速增加
房源,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这种举措不仅有助于
去库存,还能稳定市场。昆明、苏州等城市已出台具体政策,借助央行设立的3000亿元再贷款,地方国企积极参与收购,推动
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最近,全国很多地方的政府通过公开征集或者地方国企收购存量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这是一种能加快去库存,同时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举措。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满足中低收入家庭、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需求。另外,对于那些商品房库存较大的城市来说,政府收购部分商品房也能帮助消化市场上的存量住房,实现供需平衡。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一则公告,打算由市属国企在一些区域内,征集已经建成但未出售的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苏州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地方国企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存量商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中指研究院的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结合近几年政府的住房保障政策,将存量房产转化为保障性住房,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郑州、济南、苏州和重庆等城市都有相关实践。更多城市加入这个行列,收储模式也多样化。
政府收购存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举措可谓一箭双雕,既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也缓解了市场上的库存压力。尤其是昆明和苏州等地的具体行动,表明这种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昆明市通过市属国企征集未售商品房,苏州市则鼓励国企合理收购存量商品房,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房地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央行设立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也为这些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不过,也要看到这些政策在执行层面还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在收购价格和规模的平衡上。低价收购虽然对政府和企业有利,但如果无法实现资金平衡,可能会影响政策的长期效果。地方政府需要在执行中不断摸索和调整,确保政策落地效果。总的来说,收储未售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举措,有望通过多方合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