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听证《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新规优化了停车位配置,明确
住宅以户为单位配建停车
泊位,增加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规定,同时推行“区域交通评估”等措施,力求更灵活适应市场需求。

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举行了《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听证会。这次新规的核心在于优化停车位配置,将城市区域划分为二环内和二环外两个区域,并对不同建筑类型的停车位进行明确调整。其中,住宅停车位将以户为单位进行配建。不仅如此,新规还明确了必须设立独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确保安全。
本次修订后的《规定》共分为10章63条,相比之前的67条,保留了33条、优化调整了25条、取消了9条并新增了5条。比如,精简了建设用地规划部分内容,将原先指导详细规划编制的部分纳入《昆明市详细规划技术准则》,使新规更有针对性,更易操作执行。同时,还增加了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可以兼容适建的建筑功能,以更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
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上,新规也进行了优化。如果在详细规划中集中设置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单个项目则可不再分散配建相应设施。此外,新规还严格按照滇池保护条例落实河道退距,精简条文表述,减少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距离,增加街道空间活力。为提高住宅建筑品质,规定住宅建筑层高不得小于3米。同时,推行“区域交通评估”,按照无需开展、详细规划阶段未开展、详细规划阶段开展三种类型简化交通影响评价,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这次《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修订,可谓是一次全面的优化和提升。首先,停车位配置的优化无疑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特别是住宅停车位改为以户为单位配建,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停车难题。其次,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的明确规定,从安全角度出发,解决了以往存在的隐患,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方面,集中化的配置更是提高了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可以说是一次从细节上考虑居民需求的贴心优化。还有,严格的条文表述和精简的红线距离等,都展示了城市规划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推行“区域交通评估”,简化交通影响评价,配合“放管服”改革,更好地优化了营商环境,使得市场主体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项目建设。总的来说,这次修订后的《规定》不仅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更合理的规划指导,是昆明城市规划的一次重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