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规划用地70余亩 大德寺“双塔胜景”有望重见天日

昆明信息港  2016-11-15 08:55

[摘要] 近日,东盟国际图书城暨大德寺双塔文化公园筹备启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德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近日,东盟国际图书城暨大德寺双塔文化公园筹备启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德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虽名气远不及东西双塔,但见证了昆明540多年风雨沧桑的大德寺双塔,早在1983年就被列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如今将怎样对双塔进行改造建设,具体怎么实施,做到保护与开发并行不悖,重现“昆明十景”之一的“绿映双塔”胜景,擦亮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

淹没在高大建筑群中

目前被“加罩防护”

华山东路43号,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省畜牧局职工宿舍,却不知明清期间“昆明十景”之一的大德寺双塔也藏身于此。即使站在院门口,要不是刻意寻找,很难发现院门左侧有一块大德寺双塔的指示牌,而院门右侧,则是“大德寺双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牌和一块白底黑字的简介,由于年代久远,白底泛黄,用笔墨书写的文字也已斑驳,无法全面了解“大德寺”的沧桑历史。

走进院子,再次向门卫确认,门卫指点记者顺路而上,并一脸惊奇地说:“现在还有人来看双塔,压根没什么看头啊!”

循路而入,紧挨着一排6层老旧宿舍旁,两个罩着绿色防护网类似塔身形状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大德寺双塔。据周边居民说,2011年,大德寺双塔的塔身就被罩上了防护网,塔基也围上了专用金属保护板。

记者走上一旁的三层老楼,俯瞰双塔,发现双塔置身于一个四方形水泥平台上,东西对称,相距20多米,虽不能见其外观,但两塔形制仿西安小雁塔,两塔中间有一个假山水池,池中水早已干枯,杂草丛生,几棵叫不出名的古树屹立塔旁,其中一棵胸径颇大,但已死亡。

昆明著名古建筑专家杨安宁介绍,两塔高18.45米,均为密檐实心方塔,塔身每层四面均有佛龛,供奉佛像,并嵌有碑记。全塔朴素无华,自然庄重,大德寺双塔能够历经540多年而基本完整地展现我们面前,实为难得。从基础、基座、塔身、塔刹来看,当时的建筑技术十分成熟,尤其是实心砖塔已普遍采用了先砌外壁,填实中心,层层上砌的施工方法。这是古代先人留给我们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对研究昆明的地方史、宗教史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昆明古建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省畜牧局将塔周边建筑拆除,在距离塔基很近的地方建盖了办公楼、宿舍等建筑,而开挖地基,使原有地质状况被改变,造成了地基失稳,塔体出现倾斜。为保护文物,2002年,五华区文体局委托云南地质勘察设计院对双塔稳定性进行勘察评估,经对双塔倾斜度测量,西塔塔顶中心与塔基中心水平位移0.63米,东塔位移0.759米。鉴于此,为保护文物,2006年对双塔采取了基础本体加固,侧锚稳固。

在现场,记者也注意到双塔的状况确实不容乐观,因为外罩防护网,记者无法从视野判断双塔倾斜程度是否有加剧现象,但记者注意到在水池和古塔中间,有几条深浅不一的裂缝,其中大的一条,竟可放进一个手指。而且紧靠着西塔,就有一个人工建盖的长廊,长廊的椅子上堆放着不少花盆、箱子等居民杂物,这显然不利于双塔的保护。

旧城改造重新启动

终方案尚未敲定

事实上,有关部门早已注意到大德寺双塔现状,有意进行抢救性保护,为保护文物、改善民生,投入巨大财力来建设公园,重新恢复当年“绿映双塔”胜景。

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反映,如果双塔的保护修缮工作长期搁置,万一有一天古塔坍塌,文物灭失不说,还可能伤及周围的居民楼。建议相关部门及时重启修缮工作,保护好昆明不多的文物建筑。

经多方努力,记者辗转找到项目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工作从没间断,一直在对项目进行优化调整,期间,仅大的修改就有四五次。原因在于项目地处市中心繁华地区,周边人流量大,项目一侧的华山东路道路原本就狭窄,另一侧的青年路是昆明城区南北主要干道之一,加之到红会医院看病就诊的车辆,周边交通压力十分巨大,如果贸然动工,无疑是对城市交通“雪上加霜”。几经调整,项目规划总用地由过去的98.1亩缩小到70.36亩,今年7月,大德寺片区旧城改造重新启动,随即便进入前期招标阶段。

这位负责人说,片区内部汇聚了不少老企业和单位或单位宿舍、职工住宅区,例如国防印刷厂、昆明牙膏厂、农业厅老干部住宅楼等。而华山东路一侧则已有部分拆迁完成的空地,目前被用作了停车场。可以说整个项目拆迁涉及单位、居民较多,因此难度较大,对于开发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也较高。

如何“修旧如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怎样对双塔进行改造建设,具体怎么实施,做到保护与开发并行不悖?这也是很多市民所关心的。这位负责人介绍,在动工前,会对塔体采取架设脚手架及相应临时性应急保护措施,保证塔体在拆除施工过程中的稳固安全,如出现加快倾斜或开裂等情况,及时采取落架解体修缮方案,以及重新修复的塔基等修复性工作。另外,针对目前塔身外围的粉刷层局部因风化脱落、空鼓等情况,进行局部修复处理,保证其外观的一致性。塔体外部是白色偏黄,施工前也会先做工程试验,包括颜色,以确保双塔的历史感。

“目前,项目的终方案尚未敲定,项目业态、动能、定位也未明确,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要拆除周边不利于双塔保护的建筑,把藏于高大建筑群里的双塔重新展露世人眼前,重现当年‘绿映双塔’的胜景。”这位负责人坚定地说,除了双塔,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栋老建筑也将随着双塔重见天日,作为双塔历史博物馆被保留下来,让更多昆明市民和外地游客了解和感受昆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高楼大厦中留住历史文化血脉,让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机遇。

链接

大德双塔见证540余年历史

在昆明,大德双塔的名气远远比不上东西双塔,但在昆明古建筑史上也是重要的一笔。

据明成化甲辰冬(1484年),昆明人赵壁撰文的《重修大德寺碑》所记:“滇城中祖遍山之巅有古寺大德,与五华山相对出,左峙金马,右耸碧鸡,前瞰大海,后接商山,实胜迹也。”

古建筑专家杨安宁介绍,寺建于辽金时,原名“极乐宫”,元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大修,增大殿宇佛,更名为大德寺。明成化乙丑年(1469年),何永清于殿前建左右两浮屠,也就是大德寺双塔。大德寺所在的祖遍山,是景致极幽奇之地。大德寺双塔下原有大、小绿大德寺东塔水河,塔水相映生辉,有“绿映双塔”之誉,明清时被誉为昆明十景之一。据载,历代都对大德寺进行修复,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两次:一次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修,另一次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修复。

1910年大德寺改为工矿学堂,后改为甲种工业学校。1921年又相继改办路政学堂、农校、师范学校、求实中学,在这个过程中,寺庙建筑基本被改建或拆建,仅留青砖双塔。

1957年,有关部门修塔时除用铁箍加固塔身外,又将砖塔用砂浆粉涂,用水泥将整座塔穿上了一件厚厚的外衣,使砖塔变成水泥塔,原貌失真。尽管如此,大德寺双塔具有云南塔的典型特点,是昆明不可多得的名塔,1983年,大德寺双塔仍跻身“昆明市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名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昆明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